律师文集

律师文集

您当前的位置: 西宁律师 > 律师文集 > 盗窃犯罪>正文

认定犯罪不能唯数额论

来源:西宁律师 网址:http://www.lawyerxn.com/ 时间:2015-06-27 11:06:15

分享到:0

   核心导语:判断某一盗窃犯罪行为是否属于刑法第37条的“情节轻微”,数额是认定的主要依据,但不是唯一依据。要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,综合考虑犯罪手段、犯罪对象、退赃情况及社会反应等,客观评价刑罚处罚的必要性。

   首先,这是由我国刑法的法定刑设置模式决定的。

   刑法中关于数额犯的规定,基本上采取了以犯罪数额决定基准刑的方式。犯罪数额是一种相对比较容易标示、易于客观区分和衡量的情节。盗窃罪就是一种典型的数额犯,数额是定罪量刑的标准。但刑法在具体个罪的条文中无法一一列举影响犯罪危害程度的情节,因此,刑法预留了司法自由裁量空间。刑法第13条规定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认为是犯罪”,第37条规定“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,可以免予刑事处罚”,第63条第2款规定了法定刑以下判刑的情况,以缓解成文法特别是我国刑法法定刑规定模式下僵化的问题。所以,数额的客观度量标准功能是相对的,虽然,在不具备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的情况下,数额是判定犯罪行为严重程度的主要标准,但在特殊情况下,法律明确规定根据具体情节可以突破数额减刑、免刑,甚至是不作为犯罪处理。

   其次,这是量刑情节的广泛性所决定的。

   量刑情节包括与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有关的事实,如犯罪的具体手段、犯罪的时空及环境条件、犯罪的动机、犯罪后的态度、犯罪人的一贯表现、犯罪所引起的社会反应,等等。在很多情况下,犯罪数额以外的情节要素决定了情节严重程度。如盗窃亲属财产的案件在定罪量刑时就应综合考虑盗窃次数、与被盗亲属关系的远近、给被盗亲属造成的损失及案发后的反应等情况,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过于注重犯罪数额,而忽略了其他情节在刑法适用中的作用,会带来量刑的偏差。

   再次,这是由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观决定的。